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宋小明:小院情思

宋小明:小院情思

时间:2021-03-30 19:42:01

相关推荐

宋小明:小院情思

小院情思

宋小明

“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是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印而憾。能明灭萤火,能观风行。三月生绒花,数朵过墙头,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笑。”一九九五年七月,汉中诗人刁永泉携夫人夏菲、女儿刁素到佛坪避暑游玩,邀我和妻作向导,陪同他们游览了凉风垭至大古坪至岳坝一线,每到休息时候,我见夏菲女士书不离手,好奇看之,是贾平凹着的散文集《坐佛》,于是聊天就聊起贾平凹。夏菲及丈夫与贾平凹多有交集,夏菲女士极崇拜之,说贾平凹是天才,他的散文成就绝不亚于他的小说,当时他的长篇小说《废都》出版不久,引起文坛巨震,各种评论满天飞,一时间“洛阳纸贵”,他的名字冲破文艺圈,热浪遍及社会,如雷贯耳。夏菲女士如此一说,引起我拜读他的散文兴趣,我随手一翻,就翻到其中的《生活一种——答友人书》,读之,入心勾魂,就是本文开头引用的文字。不读则已,读之则无法忘记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小院,且像一枚石子落入心湖,引发了我的涟漪般的小院情思。当时,我家住在文化馆四楼的宿办合一的房子里,房小拥挤不说,主要是不清静,馆里举办诸如歌咏比赛、舞蹈培训班等活动,喧嚣不已,严重影响我的写作,不胜其烦,却也无可奈何。读了贾平凹先生写小院的文字,使我强烈渴望拥有一所安静的房子,最好是一座小院子,独门独户,院内有活动空间,可以饭后散步,可以种养花草,可以夏夜赏月,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房间不需要太多太大,够家人居住就行;若有小小一间书房更好,安放一张书桌,安放一颗漂泊的心魂,此生足矣!想归想,想得再多也枉然。佛坪那时候处于计划经济末期,还没有房地产市场,亦无商品房一说,体制内的公职人员,除非拥有私有房产,否则住房要依靠单位解决,在论资排辈、人情关系主宰的单位里,像我等凡人有房栖身已经不错了,没资格挑肥拣瘦、吹毛求疵。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多年之后,佛坪有了开发商品房的信息,人们闻风而动,利用各种关系抢购尚未动工修建的房子。在人类“衣食住行”的排序中,房子处于生活的重要位置,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见房子之于人类的重要性,此即房地产市场火爆的根本原因,但凡涉足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者,都赚得盆满钵满,富翁无数。而我等平民,用后来的术语说,则是房地产市场的“刚需族”,当我知道信息时,未建的房子早被捷足先登者抢购完了。幸好,我得知熟人转让房屋,立即接手,买下县城老街上一套两居室带厨卫的房子,虽然是一楼阴暗潮湿的小套房,总算是鸟枪换大炮,改善了居住环境。“6·9”洪灾发生后,我妻单位建起了职工公寓房,她分得一套房子,欢天喜地购买家具家电,布置房间,搬进新房居住。不久,妻单位又在西安和汉中团购商品房,解决职工退休后的居住问题。以妻的工龄条件,可以在西安购买一套房,我觉得关中地区的人情风俗异于陕南,不同意买西安的房子,想买汉中的房子,既有地缘文化的作用,也有回归祖籍的欲望。于是,我们卖了县城老街上的房子,又东借西凑,在汉中买了房子,以备退休后居住。时间如白驹过隙,屈指算来,我家在妻单位的公寓房里,已经居住十二年了,我虽然不太显老,实际上已过了“知天命”的岁数,妻亦年届半百,年龄不饶人啊,我上五楼有些气喘,妻上下楼时,膝关节疼得厉害,想必是以前住在老街那阴暗潮湿的房子里,患上关节炎,病在妻身,疼在我心。今年三月,我产生了换房住的想法,话一出口,妻就赞成。她忽然想起一位朋友有城区空房,而且是带院子的二层小楼,遂打电话询问,她朋友说,二楼放有其父母的家具物品不租,一楼三间房及厨房、卫生间,倘未出租。妻当即表示要租房子,与她朋友敲定租房事宜。其后就是交租金、订合同、拿钥匙、粉刷房间、布置房子,于四月初搬进小院入住了。初进小院,先是整理搬来的物品,归置好房间的东西,然后着手收拾院子。小院约五十多平方米,不大,亦无贾平凹笔下如仙人临镜梳发的柳树,却有一棵虬曲的柿子树植于院墙边,斜逸生长的技丫上,生发出浅浅的嫩叶。另一面院墙根,栽有胳膊粗的猕猴桃,藤蔓攀上高高的墙头,沿着空中架设的几条铁丝纵横纠结,织就一张大网,罩着半个院子,阳光透过藤蔓嫩芽洒下来,斑驳陆离,想必炎夏正午异常清凉,可卧于躺椅午睡,其状散缓,其境逍遥,其梦清芬。清理干净院里杂物,在恰当位置摆放好几十盆花卉盆景,再在几个花圃里,移植下回香、霍香、川芎、山奈、小葱,几天后扎根成活了,生机勃发,翠色盈目。或许是绿色植物多了,生态环境好了,常有不知名的鸟儿光顾小院,或在地上觅食,或在藤蔓上歇息,或在小院上空翻飞鸣叫,唤来了同类,叽叽喳喳,形同鸟儿开会,鸟语不休。如此一来,小院生机盎然,活力四射,异常美丽。而在房屋内的感觉,也异于楼房,房屋位于闹市区而无喧嚣噪音,屋内十分静谧,掉根针都能听见。屋内也凉爽宜人,人脚长有十指,如树木之根须,天性喜欢泥土,触及地面便吸收地气,使人阴阳相济,气血通畅,便会觉得神清气爽,身心舒畅。夜里睡眠亦好,少梦安然,一觉睡到天亮,小院鸟鸣飘入耳里,如闻仙乐,不由得会心一笑。起床洗漱了,洒扫庭院,给花木浇水,捉绿叶上的小虫儿,看蚂蚁在盆景树桩上穿梭觅食,趣味横生。此等享受,是居住在鸟笼般的楼房里而不敢奢望的。更令人惊喜的是,厨房内有一口柴火锅灶,妻笑脸如花,视之为宝,让我弄些柴火,她说想做柴火蒸饭, 想做菜豆腐,甚至想在小院里弄烧烤,款待朋友,说得眉飞色舞。受她感染,我亦兴奋了,周末就驱车到附近的山边,弄回来好多干柴,锯短装入编织袋里,整齐地码在屋檐下。妻做第一顿柴火饭,兴致极高,不让我插手,一个人忙前忙后,做了滗米汤的洋芋蒸饭,菜肴是凉伴灰灰菜、酸辣洋芋丝、豆腐乳蒸腊肉,一家人围坐在小院里,吃着久违了的柴火饭,我尝到儿时那熟悉的味道,仿佛回归那遥远的田园生活了,蓦然想起过世的父母亲,好多往事如同电影,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里……

我一度有些恍惚,不敢相信真的住在小院里似的。因为时代前进、社会变化,国家推动“城镇化”进程,到处都是城市模式的建设格局与建筑景观。在“城镇化”的虹吸效应中,人们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土地,离开了田园生活,离开了祖祖辈辈传承的根脉,随波逐流,涌进大小城市和县城,再不济也是集镇,住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上不见天,下不沾地,人们像水上浮萍一样,无处扎根,无法安置灵魂。因此,现代人身居洋房高楼却梦魂不安,怀念故土,梦回乡村,梦想回归那一份渐行渐远的田园生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若想回归乡村、亲近土地、居住小院、享受质朴本真的田园生活,无异于痴人说梦,几乎是不可能的。机缘巧合,我竟梦想成真,二十多年以后,真的住进小院里了。我感悟到: 世界再大,对个人而言不过是一座小院;一座小院,对个人而言却是整个世界。入住小院一月有余,家人都说住在小院里真好。天晴的时候,妻就搬出她在网上买的躺椅,放在猕猴桃架下,躺在躺椅上听音乐,看书,斑驳的阳光洒在她身上,犹如高贵的服饰银片。她那种放松、享受、惬意的神态,惹得儿子也争着和她抢躺椅,看着他们母子亲昵的举动,我有恍然入梦之感。下雨的时候,则是另一番情形,雨点打在猕猴桃叶子上,像钟表转动的声音,滴嗒作响,在屋里也能听见天籁之音。其时,或静坐,或读书,或睡觉,件件俱佳,享受一份难得的安静时光。我们感触颇深,都说小院好,这也好,那也好,确实是好。末了,妻叹息一声:“可惜不是自家的!”是啊,小院再好,毕竟是别人的,我们只是租住的房客,租住期的长与短,取决于房主,所以我们不可能长期居住,这是租房居住者的无奈与悲哀。妻又说,若是房主卖房,我们背债也买!我苦笑一下,不敢答应。姑且不论房主会不会出售这么好的院落,即使房主肯卖,以现在的地价、房价估算,我们这等平头百姓,是断然买不起的!遂懊悔自己没有先见之明,多年前地价便宜,没有买块地皮修一所院落,以致如今羡慕别人的小院。转念一想,地价便宜的时候,我和妻的工资也低,实则是买不起地、修不起房子的。人不是先知先觉的神仙,一生错失多少良机,要是懊悔的话,干脆别活了。人生只是一个过程,一出生就乘上开往生命终点的单程车,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万贯家产,皆为车窗外掠过的风景,可向往,可欣赏,却不可奢求占有,谁能占有天下的一幅美景?佛说:一切皆空。当单程车到达终点,生命像灯焰熄灭,归于黑暗与虚无。既然人生带不走什么东西,那就不必贪心占有什么东西,包括我羡慕的小院。思量一番,也就想通了,如释重负。人活着,活在一呼一吸之间,无法预知未来,无法掌握命运,更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丰富生命的厚度——过好当下的日子,过好每一天。忽然想起一句时髦的话,改之,恰好表达我对小院生活的释然心态:不求天长地久,只求眼下拥有。5月11日

【宋小明,供职于佛坪县文化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