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有多少善念 就有多少福报

有多少善念 就有多少福报

时间:2019-11-24 08:59:39

相关推荐

有多少善念 就有多少福报

当你一心守得“清明”时,方能成就大事业!

人人都幻想到一个世外桃源,享受新的生活,本以为能脱胎换骨,殊不知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关于如何坚守“清明之心”一事,圣人王阳明早已在百余年前道破了一切!

1

心怀清明,万事皆成

一日便是一元。人平旦时起坐,未与物接,此心清明景象,便如在伏羲时游一般。——王阳明

一天就是一个天地轮回的过程,清晨时光,黎明即起,人们刚刚苏醒,此时心中一片祥和,清纯明亮,仿佛此时游历于伏羲时代,很是自由。

为何人人都想要回到圣贤时代呢?实际上时代并无好坏之分,它是好是坏皆源于我们的内心。心是一切的根源,当我们心存美好时,那看到的万事万物也就美好了。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过:“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意思是当我们一味地听别人的意见时,就会忽略自己的本心,刻意追求美好,反而看不到真正的美好。

幻想是毫无价值的,与其如此倒不如脚踏实地,活在当下,认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所谓“清明”,就是要我们心无旁骛,不要被外界所打扰。当我们做到如此状态时,那所处的时代自然就是“伏羲时代”了。

但一个人的心若不能善良纯真,那么即使是黎明之极,被晨光普照,他也会烦躁不安的。

王阳明被贬龙场,身处瘴毒之地,这对普通人来说是极其崩溃的,但他却能潜心修道,仿佛早已与外界隔绝,脱离俗世一般。

正因为他怀有一颗“清明之心”,才能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时候修道成圣,实现自己一生的抱负!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着酸、甜、苦、辣,谁都不会过得潇洒自在、一帆风顺。

但只要我们的内心是至诚、至善、至净、至美,那么就能够“致良知”,从而达到一种“此心光明,万事皆可成”的境界。

2

心怀善念,终有福报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知与充与遏者,志也,天聪明也。圣人只有此,学者当存此。——王阳明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恶之念,当善念萌发之时,我们一定要认识、并且将善念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你的善念;

当恶念萌发之时,我们要先认识再遏制,绝不能将这种邪恶之念扩散,否则整个社会就充满的不是爱,而是恨了。

世人存在于三界之中,必定会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之时,很难保持一颗“清明之心”,免不了生出一些邪念,甚至还会做出令人后悔的事。

正所谓“善与恶,总在一念之间。”成佛成魔,皆源于自己的本心。

王阳明有位弟子名叫薛侃,他曾经抱怨:“为什么天地之间,恶难铲除,善更难培养呢?”

但王阳明劝导他:“善恶是相对的。你在除草的时候,草相对花来说就是恶的,因为它阻碍了花的盛开。但是它却在某些程度上又给予了花养分,因此它又是善的。”

或许有人觉得“人善被人欺”,生怕自己在社会上吃了亏,所以不愿意心怀善良,反而变得更加自私自利。

其实,我们主张的善良并非是毫无底线的。善良在一些时候需要带点锋芒,时刻警醒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心是需要通过在事上来磨练的,将知与行结合到一起,不断地修炼本心,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强大内心,告诉自己不要被困难所击倒,要勇往直前,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