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大学》:大学与《大学》

《大学》:大学与《大学》

时间:2019-06-05 18:28:54

相关推荐

《大学》:大学与《大学》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学,正式名称叫做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大类,受教育年龄范围为18—30岁,学制两到四年不等。目前我国规定公民年满18周岁就是成年人,可见大学教育就是针对成年人的教育。

大学的入学考试就是高考,高考全名叫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我国现在的大学教育主要是分科教学,目前共有12个学科,92个专业类,506种大学专业。

早在2001年前我国处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天之骄子,再加上国家包分配工作的政策,那个时候的大学生根本不必为工作发愁,工作自己就找上门来。2002年开始,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思路开始转变,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开始扩大招生,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包分配这项大学生专属待遇也逐渐走到尽头。从今年起,也就是起,高等教育再次发生改变,国家将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逐渐往后,上大学不再是梦想,不再是个难题,而是取决于你愿不愿意读大学。

推动教育普及,特别是普及大学教育,教育公平的深入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之所以特别讲述当下大学教育发展状况,就是为了说明古代大学教育的不普及、不公平。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说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六书”就是六种造字方法,属于今天大学里文字学的内容,而在当时就是普通的识字教学。“国子”是什么人呢?就是公卿大夫的子弟。可以看出当时的教育就是贵族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受教育也是种特权。

到了南宋,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道:“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在这里才可以看到,平民的子弟也可以入小学,优秀的贫民子弟也可以和公卿大夫的子弟一样读大学,这就有了点精英教育的味道。读大学的年龄为十五岁。在古代女子满十五周岁、男子满二十周岁算成年,古代的教育只针对男子,那么当时的大学教育在男子未成年就开始了。

曾子所著的《大学》并不是对大学教育的补充说明、归纳总结,他所讲的也不仅仅是教育的道理,还包括了人生的道理,也是他一生学习、践行孔子之道的心得体会。《大学》本来是收录《礼记》中,后来经韩煜、程颐、程颢的推崇,再加上朱熹的注解,最后将《大学》从《礼记》中独立出来,再加上《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形成儒学的传承。

《大学》讲什么呢?依据朱熹之见:“《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孔氏”就是孔子,看来朱熹不仅对孔子不怎么恭敬,甚至怀疑《大学》的著作年代。他推崇《大学》是因为这是修德的入门教材,读“四书”先以《大学》入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学》里有关于古人文为学先后顺序的详细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将《大学》独立出来以后,对里面的内容又重新进行编排,把曾子的《大学》改编、解释成了朱熹的《大学》。所以《大学》又分为《礼记》版本(也称为《大学原本》)和朱子版本。读《大学》先读原本,知道曾子说什么,再看朱熹改变了什么,这样才能看到《大学》的全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