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妈妈 我要妈妈” 孩子整天黏着妈妈 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妈妈 我要妈妈” 孩子整天黏着妈妈 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时间:2018-07-17 07:45:23

相关推荐

“妈妈 我要妈妈” 孩子整天黏着妈妈 真的只是孩子的问题吗

孩子要妈妈, 整天黏着妈妈,其实是在“惩罚”妈妈的离开,这是父母的问题。现实中,很多妈妈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暂时与孩子分开。孩子一般在大哭大闹之后选择了平静,但并不代表孩子内心就不想念妈妈了。因为孩子年纪小不善表达,他们常常会通过黏人和“不乖”的行为来试探妈妈,希望妈妈能给予他们情绪上的回应。

作为父母,首先我们应该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回应,然后从提前告知、分离仪式和让其有盼头这三方面出发,减少孩子与妈妈的分离焦虑。

一、孩子为什么如此黏妈妈?

我相信,黏妈妈的孩子,都是把妈妈视为最亲密的养育者。孩子安全感还未完全构建,这时与主要养育者——妈妈,发生分离,孩子的内心是恐惧的。

很多妈妈知道孩子不会让自己走,会选择不辞而别悄悄离开,这让孩子内心更加惶恐,他们会大哭大闹。虽然事后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实则非常想念妈妈。待妈妈回来后,会黏着妈妈,甚至通过一些不乖的行为引起妈妈注意。

黏妈妈的行为背后,实则是孩子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试探妈妈是否也在想着他爱着他。

二、父母正确面对孩子黏妈妈的行为

孩子黏妈妈,常常会有一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比如孩子就要等着妈妈一起睡。作为父母,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让孩子快点睡,而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动机,忽略了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没被看见,下次孩子就会通过更“无理取闹”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黏妈妈。

育儿畅销书作家大J曾说过:孩子出现问题行为,要先解决孩子的情绪,情绪解决后,所谓的“坏行为”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孩子黏妈妈,我们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思念之情。让孩子明白:妈妈不在身边时,也一直爱着我想着我,让孩子有存在感、安全感。

三、减少孩子与妈妈的分离焦虑,分三步走:

1. 提前告知,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妈妈有事外出,应该提前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给孩子充足时间接受妈妈要离开的事实。

老公上班,我一个人带孩子。去年因为家中有事,需要把两岁4个月的儿子送到外婆家住两个月。我提前了半个月告诉孩子这个事,孩子满口就答应了。

把他送到外婆家,第二天我和老公要走,大家都以为儿子会哭。可谁也没想到他无比淡定,还笑着跟我们说再见。

提前告知孩子,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给孩子心理适应和接受的时间。

2. 与孩子建立分离仪式,不能悄悄走掉

很多妈妈不想面对孩子哭闹的场面,会选择悄悄离开。短时间有效果,但时间一长,孩子会越加黏妈妈。他害怕不黏着妈妈,妈妈一会儿就不见了。

妈妈不能悄悄走掉,这很重要,应该与孩子当面说再见,建立分离仪式感。

同时,我们在分离的仪式中,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妈妈要离开这件事。比如,走之前拜托宝宝照顾好爸爸,或者照顾好家里的小动物,让孩子成为“小大人”。孩子的关注点就会落在自己的责任上,而非妈妈离开这件事。

3. 让其有盼头,告诉孩子具体回家时间

孩子小,对具体的时间没概念。这里,我们可以详细到具体的事情。比如告诉孩子:妈妈会在吃晚饭的时候回来。这时候孩子一下就会明白,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就会回来。

既然我们告诉了孩子,那么我们一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即使有事耽搁了,回来第一时间也要给孩子道歉,说明原因。

这样孩子才会信任我们,欣然接受我们的离开。

“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最好的母爱就是懂得慢慢分离,得体退出。无论是职场妈妈去上班,还是送孩子去上幼儿园,都是父母自己学习如何“退出”的好机会。

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体面退出,松开我们紧握的手,帮助孩子具备面对分离的能力。

终有一天,孩子会长大,需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