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奥斯卡金奖短片《让座》|人生总有些特殊时刻让我们理解生命

奥斯卡金奖短片《让座》|人生总有些特殊时刻让我们理解生命

时间:2021-10-01 21:53:30

相关推荐

奥斯卡金奖短片《让座》|人生总有些特殊时刻让我们理解生命

动画短片《让座》,它揭示的其实不是让座。

时长3分多钟的短片,故事简单紧凑,表现手法也多为特写,简单的画面,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每个人的成长,也许就在这看似平常却绝不平常的一瞬间。

1、利用“跳切”手法突出眼神,对比出漠视与关怀、被迫与主动,丑与美的直观体验

眼神的特写,在影视剧中很常用,它能投射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感情起伏,往往有画龙点睛之妙。

华语影坛影帝之一的梁朝伟,被称作“光靠眼神就能演戏”的巨星;张国荣的桃花明眸,更是演活了一个个风流人物。

突出眼神的表现力,也是本短片采取的表现手法。

作者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细微神态的“跳切”特写,将现实社会群像的心理,紧凑描摹得入木三分。

第一个出场的是拄拐杖上车的老大爷,他搜寻的眼神,告诉大家,他盼望有个座。

大爷代表着我们身边的老年人,有时候不得已要出个远门,也许是心疼钱,也许是时间紧,没买到座票,但年龄大了,有时候总会力不从心,内心还是希望有人让个座。

眼神对上一中年男子,男子眼皮一抬,瞄了一眼,不耐烦的迅速搭下来。这名男子就像被生活磋磨的身心俱疲的大部分中年人,内心有太多的不平与疲惫,也许还认为,自己为社会做了那么多年贡献,让座是年轻人的事,表情中有着隔岸观火的嘲弄。

接着是一个摩登女郎,眼角滑过来瞟了一眼,又转向前方,目不斜视。因为坐的是自己的座位,心安理得,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这是我们大部分小资情调男女的群像,一副水泼不进的置身事外。

老人看来也不是那种倚老卖老的奇葩,别人不愿意,他也不纠缠,继续寻觅。

走到一个正打游戏的小年轻面前,他猛抬头看到老人,瞪大的眼中有些惊慌,学校都宣传要“为老人让座”,但他买了票他不想让,收回目光,投入到游戏中,假装来不及注意。很多小年轻遇到老人上车都忍不住咂舌,不让吧,怕人说,让吧,又不甘心。

对众人复杂的内心戏,短篇小说《郁积电车》刻画得更加犀利精彩。为保住自己的座位,为抢到一个座位,所有人表面有礼、内心抱怨计较,人性中那些不忍直视,暗戳戳的心理,在东野圭吾的笔下赤裸裸呈现。有兴趣的可以一观。

短片只有3分钟,不可能像小说一样,想要表达的东西只能浓缩后点到即止。在静谧的车厢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众生像,这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情百态。

这时,镜头切换到一双修长的手上,它拉住了大爷。

一个年轻的女士请老人坐,大爷说他是站票,她俏皮地眨着眼睛,目光坚定地说她也是站票!就拉住扶手站起,让老人坐下。

短短几个紧凑的画面,对比出:漠视与关怀,被迫与主动,丑与美的直观体验,为最后的反转做好铺垫。

2、在立意上作品倡导更大的悲悯心:在自己也需要的情况下,能不能看到别人的需要?

短片《让座》,不仅有表情的精彩呈现,它倡导的正向价值观,正是人类在灾难面前所需要的互助精神。

在立意上已经超出了让座的道德说教,激发观者思考在自身也需要的情况下,还能不能看到别人的需要?这是更高层次的悲悯心。

两次转折,一次比一次精彩,让一个普通的让座故事,穿越人性的复杂,抵达了更高的境界。我们来继续看。

夜深了,狭窄的车厢里,所有人都在昏睡。随着检票员来到,我们透过镜头清晰看到,老人是站票,而他坐的刚好是女士的座票,而这个站了许久的女士还要继续站5个多小时才到站。

这一层转折不难猜,但依然让镜头外的我们感慨。

接着列车员悄悄告诉好心的女士,前面有个免费座位,他带她过去。

随着女士的动作迎来了本片的高潮,女士从行李架上拿下了一副拐杖。

这时,作者依然运用“跳切”手法,切换众人的脸部特写,凸显这一刻众人的心理变化。

首先列车员惊得目瞪口呆;接着小年轻、摩登女郎、中年人,看着女士拄着双拐远去的身影,都睁大了沉睡的双眼,不敢置信,摩登女郎甚至用手捂住了惊诧张大的双唇,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震惊,隐隐又有某种触动,透射出他们内心的震撼。

短片结尾揭示出最大的领悟:将你多余的或不要的给需要的人,这是帮助,是施舍;而更大的善良是将你本需要的让给也需要的人。

这让我想起耶稣教导人的一则故事:

很多富人向圣殿的钱箱捐款,一位贫穷的寡妇只投入了两文钱,耶稣告诉众人,寡妇投进去的最多,众人不解,耶稣解惑,其他人是从盈余中拿出了一部分,而贫穷的寡妇拿出了她的全部。

拄着双拐的年轻女士也是如此,她所给予老人的,是当时她能给的全部,而将承受留给自己,因为她认为自己更年轻。

3 助人者,天恒助之。

“著名精神医学家亚弗列德.阿德勒发现,长寿者中,95%以上都有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他常告诉忧郁病患:“你按照我这个处方,14天内,你的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这个处方就是每天都想一想,怎样才能帮助别人,使他们快乐。”

帮助别人,能产生愉悦感,对别人有助益的人,也更积极乐观,找到自己的价值与满足。这种愉悦与积极,正是身心健康的催化剂。

从这个层面讲,一个内心温暖的人,也更能赢得他人的好感与信任。

就像列车员给女士找座位一样。少有人知道每列车厢都会预留座位,以应付突发状况,一般情况不会动用。但列车员为女士的善心感动,正应了那句话:助人者,天恒助之。

助人,也是真正的自助!

帮助别人,受益的不仅是别人,还有自己。

大家都有过分享的体验吧,当你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他人时,表面看你在给予,但同时你在梳理自己的思路,在给别人讲解的同时,你也在温故而知新,借由表达,将一个问题的折面梳理得更加完善。

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给予让对方和自己都获益。

4 短片没有提出,但观者不得不思索的教育走向:让生命影响生命。

“让座”,这是一个很具中国特色的行为。

我们的文化里提倡“尊老爱幼”,但在宣传的反作用下,效果很不好。曾经有个老人,在公车上强迫小年轻让座,不让就说他不尊老,甚至还动手打人,当时老人的气势,作为旁观者,年轻人更想说,自己才是弱势群体吧。宣传造成我老我有理,你让你应该的负面效应,一度让青年人反感老人,拉开了老人与年轻人的距离。

在很多西方国家,没有“让座”这一说。

国外提倡平等,当然也包括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自由权。甚至很多地方,你给老人让座,会被认为你不尊重他,因为你预设了他是弱者,需要你让的前提。

不同文化背景下,造成的不同对待,这需要我们反思一个问题。

在一个平等的社会里,让座者和被让者,都不会因让或不让而觉得自己受到侵害,因为没有人会为此说三道四。

但在等级明显差异的社会里,就可能出现极端心理。会过于看重自己是否受到照顾,或自己是否被道德绑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

又或者,我们进一步思索,美德是一种人类美好的品质,提倡本身,就可能给它蒙上了一层阴影,要靠提倡来推行的,那还是美德吗?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或许,这就是短片没有明说,但观影者不得不思索的教育走向:让生命来影响生命。

曾看到过一个庸俗、但实在的比喻:一个随地大小便的人,如何教化别人不要随地吐痰?

话糙理不糙,言传不如身教。

人生总有些特殊时刻,能让我们理解生命。

就像短片中拄着双拐的女士,她简单的行为,却照亮了旁人的心,让迷茫中的路人甲乙丙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每一分触动,都会是一次灵魂的觉醒,让自己在变得更好的路上前进一点点。

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有温度,这就是短片想起到的作用吧,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期望的吗?

END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