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十二艺节|话剧《柳青》:致那个用写下《创业史》的他

十二艺节|话剧《柳青》:致那个用写下《创业史》的他

时间:2019-04-26 23:38:59

相关推荐

十二艺节|话剧《柳青》:致那个用写下《创业史》的他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25日报道:柳青是谁?一个为新生的共和国创作了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作家,一个以描写新时代农民命运为使命的思考者,一个为深入生活不惜摘去官帽深扎农村几十年的“愚人”,如今成为了话剧舞台上的主角。5月25日、26日,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演作品,西安话剧院话剧《柳青》将在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连演两场,参与“文华大奖”的角逐。

“柳青是一位独一无二的作家,他是具有干部素质的作家,是具有农民品质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可以说后无来者。”编剧唐栋表示,作家、干部、农民,这三种身份在柳青的身上完美地结合了。

1953年,柳青为了创作《创业史》,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带着妻子女儿搬迁到长安县皇甫村,一住就是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里,他扛起了基层干部职责,亲身参与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呕心沥血为乡亲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干部们工作中遇到难处,就找柳青给出主意;庄稼人遇到愁心事,总爱蹲着跟柳青掏心地谈上一阵;他不仅关心隔壁邻居家养的鸡下软壳蛋的问题,还身体力行地研究牲口饲养方法,编了个《耕畜饲养管理三字经》……“柳青的年代虽然离我们有些远,但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唐栋说。

在话剧《柳青》创作之初,如何诠释好柳青的三重身份,是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难题。西安话剧院举行数十次专家研讨会,携主创团队来回往返于北京、西安、长安县皇甫村之间,数次拜访柳青长女刘可风,找寻相关资料,尽可能地了解柳青。“最重要的是从柳青的《创业史》中了解他本人。”唐栋表示,在话剧中,小说《创业史》的故事情节融入了柳青的现实生活,小说中的人物走到柳青身边,话剧与小说有了内在的联系。

话剧《柳青》是生动的、接地气的。除了运用陕西本土的方言,剧中柳青有一个动作圪蹴(陕西方言),也就是蹲下。这个动作是关中农民与生俱来的一种习惯。他意识到,只有与庄稼人圪蹴在一起,方能与他们打成一片。流浪艺人“快板王”,可以说是剧中的“第三只眼睛”,通过他的创奇经历和快板,表现出关中地域的人文风情,展现柳青的黄土情、人民性。柳青的妻子马葳每当有心结的时候,常常对他说一句话:“我想和你谈谈”,这句话也从细微处体现了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一生。

近一年来,话剧《柳青》演了60场,把“像柳青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的精神和力量带给了观众。为了参评“文华大奖”,话剧《柳青》开启封闭式排练,全面提升和打磨舞台技术、服化道以及表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