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春节记事 春节记事作文500字

春节记事 春节记事作文500字

时间:2022-07-20 20:27:45

相关推荐

春节记事 春节记事作文500字

有可能是春节期间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发生了矛盾,也或者是平常的日子矛盾就已经发生了,只等过一个团圆年之后再解散。

玫玫记事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个工作日,到民政局离婚的人排成了长队,直接排到了大门外。这是网友在江西看到的一幕,其实全国各地基本上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有可能是春节期间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发生了矛盾,也或者是平常的日子矛盾就已经发生了,只等过一个团圆年之后再解散。对于离婚,现在看来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了。网友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如果有了孩子夫妻就不要离婚,那样的话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大人宁愿做出牺牲也无所谓,孩子是渴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另外一种网友的说法是,两个人如果过不到一起去,何必将就呢?一辈子那么长,总有一个合适的人在等着自己。每一天在争吵中度过,那么受伤的才是孩子。何必委曲求全呢?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的大事,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更是有了责任和担当,为人父母的责任一定要担得起来,无论两个人相处的如何,无论是生活在一起还是相忘于江湖,都要担起对孩子的抚养责任,都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茁壮的成长!

过年这几天,每天就是吃吃吃[笑哭]

初五又叫破五。过了初五年味就越来越淡了,无论除夕夜过得怎么样,这个年就算过去了,之后的人们就迈上新一年的征程。

初五早上,我又按照习俗下楼烧纸烧香,把请到家过年的灶王爷、天地神等一干神灵送走,请他们各归其位,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10点左右,女儿一家从酒店回来跟我老娘和我话别,之后就要回青岛了。他们初三上午来的,热闹了两天,让的春节格外热闹。尤其小外孙的到来,给全家人增加了很多欢乐。这个上午,女儿一家从酒店回来后,小外孙一直闷闷不乐,老是低着头,托着腮,也不说话。我知道他是不想离开我,尽管他没有表达。我跟他说:“你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末我就去看你。”他问为什么不是第一个周末,我说:“第一个周末是元宵节,我要回来陪看姥姥过节。”他紧跟了一句:“那好,那就第二个周末。”

10:30,女儿一家动身返程,临出大门,小外孙说:“姥爷,第二个周末!”送他们下楼、上车,小外孙打开车窗又重复一遍:“姥爷,别忘了第二个周末!”我赶紧答应了他。目送着他们的车子离开小区,心里空荡荡的。节日的热闹随着女儿一家尤其小外孙的返程而平淡了下来。

因为我下午赶回济南有事,所以送走女儿后。10:40左右我也跟老娘道别返程。看得出来,老娘从送别女儿那一刻起就一直强忍着眼泪,送我时眼泪已经在眼眶外面了。我知道她心中的不舍,从热热闹闹的过年氛围突然掉入冷冷清清的日常生活,别说老娘,我都有些受不了。但是我毕竟有我的事情,所以也强忍泪水,不敢看老娘,发动车子快速跑出了小区。下午一点到达济南,联系女儿,她说他们也刚刚到家。从我老家出发,去青岛或济南都是230多公里,路程相近,用时相近。

到济南第一件事,在家庭群里报了平安,然后告诉弟弟妹妹回家陪着老娘。然后直接去了某商场跟朋友吃饭。饭后朋友提议看一场正在热映的春节档电影,于是看了一场电影。

晚上洗了从老家带回来的一大堆衣服,随后跟女儿通话,女儿说外孙到青岛后就发烧,这个消息让我焦躁不安也让我心痛,女儿还说,外孙不让她告诉我发烧,怕我担心……

初六,早起,饭都没吃就出门了,去车站送朋友。送走朋友回到家才8点,空荡荡的家里,脑海里反复涌现着这个春节假期的欢乐场面,回忆与现实形成一个反差,一边是热气腾腾的回忆,一边是冷冷清清的现实。于是不断地看老家的监控,看看老娘在家做什么,不断地给女儿电话,问问外孙还发不发烧……

初六的午饭和晚饭,都吃的初五中午在外吃饭时带回来的剩菜。初六这天真的百无聊赖,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外孙修改了一篇演讲稿,节后,学校推荐他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中华情少儿演讲比赛”。

初七上班,的春节假期就这样结束了,既欢乐也充实,既温暖也心酸。

#印象中国年# 从记事起过年就是我一直期待的,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都是那么怀念,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快乐和惊喜。从糖瓜粘开始细细道来要说上几个篇幅,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过年穿上新衣服,每到新年妈妈都会准备好新衣服,然而这件衣服让我的记忆如此深刻,一个有绿花的棉袄,那可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漂亮极了,妈妈做的有点长,她把下面和袖子都往里缝了一截,这样穿上就合适了,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今年穿着长,明年放出来穿着正好,后年就略小一点还能在穿一年”,在那个年代能穿上那么好看的衣服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后来衣服小了妈妈又把它拆掉,重新接上一条,做成一件新棉袄。多少年来我一直不舍得丢弃,因为这是妈妈的爱,满满的回忆。如今新年的仪式感少了很多,但妈妈的仪式感我始终不忘。

年前遇到一位刚进入社会十七八岁的小弟弟,很开心的和我描述着即将要回家的激动心情,这几个月赚了多少钱,多少给爸妈,多少哄家里孩子们,多少留着自己花,充分的感受到这孩子想回家的那种迫不及待,以及对家的深深眷恋。

弟弟问我,多久没回家了?我说,很久。他说回家吧,今晚就买票,明天就能见到家人了。我沉默了。我不敢回答他。弟弟问我,今晚就回家吗?彼时的我刚遭遇了一些事情,心绪其实十分糟糕,踌躇很久,吐出一句:不回。弟弟不解,我无法解释。

想家吗?想。尤其是遇到一些难平的事情,格外想念自己的爸妈,家人总是你的后盾,永远为你撑腰。

即刻回吗?心理上做不到,回去可能是一场暴风雪的裹挟。父母已年迈,不能让他们再操心,连个节也过不好。其他的顾虑也多。

平复情绪,控制情绪,听了别人的一些故事,思想,格局都有变化,决定好自己要走的路,跳出内耗,往前推动。

年后回家了。

第一口,是酸菜莜面的味道。酸菜,妈妈每年冬天都会用大水缸腌制,以芥菜为原料,小菜口感有嚼头,酸度适中,可以做成酸汤,炒菜,或者拌饭,是冬天饭桌上不可缺少的必备美食。莜面,山西特有的,制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吃法也多样,菜里还有我最喜欢吃的西红柿,一口下去,全是满足。这就是回家了,熟悉的味道,令人安心。

爸爸见老了,以前很少见的白头发,现在几乎白了一半,又瘦了,好在精神状态还不错,依旧那么有思想,那么孜孜不倦的学习新事物,更会体谅妈妈了,还学会了哄小娃娃,比起几年前熟练了不少,依旧俭朴,体谅年轻一辈挣钱的不易,只肯让我出钱买个剃须刀。

妈妈的白头发相对较少,糖尿控制的不错,饮食严格,告诉我老弟给囤了几百斤的红薯,依旧那么勤劳,为孩子们的小家庭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付出。妈妈的牺牲是最大的,年轻时为自己的小家困住,年纪大了又绑在孩子们的家里,常常做的最多却又最容易被遗忘的那个。

这次回家,触动很大,感想很多。风筝飞多远,线永远牵在那里,低头,就能回去。疏忽了太久,从头捡起,从今年起,每年都要回去。余生很短,常回家看看。

#遇见美丽东莞#

「春节记事:烟花」

​三年前那个卖玩具的小哥哥,今年春节转行卖烟花了[捂脸],以前,卖玩具,不管卖哪一种,都是赚钱的,从来没亏过,但今年的情况与以往不同。

​玩具的成本低,毛利大,卖一件赚三件,甚至更多。儿子或许以为生意原来很好做,赚钱也不难啊,但换成卖烟花,就完全改变了他的认知。

​原本以为卖烟花也是可以赚钱的,但现实却是啪啪打脸,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是,成本太高。我们去烟花销售点进了点货,又在老婆的前同事那里拿了些。​到燃放点一看,其他同行的销售价是我们的进货价,甚至更低。

​二是,竞争太大。年三十晚上,卖烟花的同行不下五十家,走几步就能遇到个卖烟花的,同行货全、价低,而且比我们能熬时间,我们九点就收摊。

​三是,限制太多。一会儿城G说这里不能摆,一会儿民J说这里也不能摆,儿子在这些经历中,要学销售技巧,还要学会观察和应对突发情况。

​不利因素很多,但是我们陪同儿子,仍然坚持了下来,还找到一些有利条件。

​一是,选好地段。第三天,儿子就发现,烟花燃放点洗手间对过是个好位置,从大路左边来的人,都经过这里,那个位置,是第一家,占据地利优势。

​我们必须是第一家,这样可以按原定的销售价来卖,假如,放在中间位置,人家是一路问过来的,就没我们什么事了,随便一家销售价都比我们低。[捂脸]

二是,坚持坚持。年三十,销售额还可以,初一,人流量就少了,而后几天,天气不好,人越来越少,有一天晚上,只收了13块钱,但是我们没有放弃。

儿子能看到,有些跟他同龄的孩子,家长带着卖烟花,半个小时不开张,就走了,同行一天天减少,年初七这天,只剩五家,我们销售额362块。

儿子的耐性很强,不轻言放弃,遇到困难想办法克服,这点非常重要,很多孩子能解得了试卷上的难题,到生活中,很容易克服的困难都会把他拦住!

儿子的心态很好,同样一款烟花,我已知道进货价,比同行销售价还贵了十块钱,我报价,容易开低。他报价,仍然高开,有利润,成交率还高。

他后来甚至觉得,我站他旁边都影响他发挥,我就带着女儿遛弯,看烟花去了。白天,他要忙于学业,晚上卖烟花,当成出去透透气。

还有一点,我们觉得,三年前,他很开心的去卖玩具。今年说让他卖烟花,有些勉强,或许孩子长大了,可能觉得摆摊丢人了,难以开口,等等。

我们告诉孩子,所谓的尊严、面子,都是需要实力去支撑的,假如你以摆摊为生,还谈什么尊严和面子,卖烟花没赚到钱,把课堂摆在大街上,给孩子上了珍贵的一课。

春节记事三

腊月二十九晚上,窗外的鞭炮声已经很热闹地响起来了。婆婆打电话,依然是不变的责备甚至是指责语调:咋又生气了?你的心胸比某某(我老公)宽,你比他想的开,别跟他一样!

我说,我就想不开了、也不想心胸宽广了。不要指责我、把这些话说给你儿子吧!

五年前的除夕,但凡婆婆能教育他儿子一句,让他儿子体谅一点我在家的不易,她儿子也不会跟我吵架,冲我大喊:给你爹打电话,离婚!跟我冷战十多天,以至于以后发生很多不好的事情,让我过了五年痛不欲生的日子。

兔年春节,闲居家中,一不便走亲访友,二不会烟酒麻将。闲来无事,写点文字,聊以度日。以前写的大都是自己的记事散文,今写点虚构的故事,因为很业余,所以不敢叫小说。虽说是虚构的,但许多东西还是有原型的,把自己平日听到、看到、想到的编成一个故事给自己和它人看,也是有意义的事。纯属自娱自乐,情节如有雷同,请匆对号入坐!

因篇幅所限,故分段连载![微笑]

​我的杏树湾(1)

杏树湾,在古城的南边。古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周朝时期秦人的发源地,秦人祖先曾在此为周王牧马,后进入相邻的关中地区,建立了秦国,进而一统天下。因而古城叫秦城。在离秦城西南约五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叫梁川的地方,之所以叫梁川,因为这里是一大片平坦的川地,据说是古西汉水流经的地方,古时的西汉水,水很大,可以行舟,传说诸葛亮当年北伐,用船从四川往秦城运粮草,可见当时河水之盛。旧时的西汉水,在河谷之间,冲刷出大片的平地,当地人谓之川。又因为此处居住的居民大都姓梁,故此把这里叫梁川。按说秦城这个地方,属于黄土高原向西的末端,城市的周边大都属于黄河流域,一年四季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唯独南边的两个乡镇又属于长江流域,植物丰富,四季郁郁葱葱。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两条河流,那当地人怎么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流域?在离梁川以西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云台山,云台山最高的山峰叫分水岭,之所以叫分水岭,就是山顶向南边的水,向南汇入小溪,最终会流到嘉陵江,再汇入长江。向北流去的雨水,经千百条小溪、河流汇入渭河,最终流进了黄河。分水岭的山顶上,修了龙王庙,龙王庙正在山顶中央,天上下来的一滴雨水落在大殿的屋顶上,散落北边的自然流入长江,而南边的流入黄河。故当地人都称“一檐水,分南北。”梁川在分水岭以南,自然算是长江流域了。只是古汉水早已干涸,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小溪,静静地向南流去!

我的家乡杏树湾,就位于梁川边上的山坳中,山倒不是很高,路却是很陡,以前只有一条人走的小道,三尺宽的小路要沿着田埂绕来绕去,走过的人,无不会累出一身汗。。后来才开出一条能走农用车的土路。“湾”者,就是在几座小山环抱中,恰似江河中的弯曲之处,湾子中间一般都相对平缓隐蔽。湾子的靠南,有一块百十亩左右的平地。村子散落在整个湾子里,整个村子现在有百十户人家,还有七、八十户人家住在湾子中的平地上,剩下的二十来户人家,零零星星散满在周边的山坳中。

杏树湾,因此地有许多杏树而得名,据爷爷听他的爷爷讲,他们祖上原在四川,清中叶期间,当地战乱不断,没法子,家族五十来口人向西逃难,走到梁川这个地方,所带的粮食吃光,全家人眼看着就要饿死,有人发现不远处山上有大片的野杏子正成熟了,黄澄澄的杏子挂满枝头。于是全族人不顾一切地爬上山,摇落树上的杏子,饱餐一顿,总算救下了性命。领头的族长看到此地众山环抱,杏树成片,加上山上无路,易守难攻,就是兵匪来了也好躲藏。中间又有块平地可以筑屋安家,于是决定全族人在此立足。为感激杏子对全族人的救命之恩,就把此地叫做杏树湾。后面的一、两百年,我们的先人在此生根立业,当初的那些老杏树,死的死,毁的毁,也只剩下了七颗,好在这两百年间,后人们不断地在村子的山上种植杏树。于是,杏树湾的杏树越来越多,从老树到新树,种满了杏树湾的沟沟壑壑。除了能种粮食的田地,和西边家族坟地所在的柏树林,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杏树。依照族规,那几株老杏树不得砍伐伤害,每到年节,还要焚香祭拜,给那几株现在已有两百年的老杏树挂上红绸,再后来的也不知是那一辈人,在老杏树南边的一块空地上,修了个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一个慈眉善目娘娘,杏树湾包括梁川周围的人都叫她杏花娘娘,再小的村子,都有自己的土地神,只是周围十里八乡的土地爷都是男的,唯有杏树湾的土地神是杏花娘娘,文革中,杏树娘娘塑像被带着红箍的红卫兵“破四旧”时砸毁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政策松动了,又每家集资进行了重建,现在的杏花娘娘塑像身子是泥胎镀金的,面孔则如杏花一样,白里透红,如同其它庙里的观音长相。每年到了中秋,来庙里上香的人不少,后来也不知从那传出的,杏花娘娘还管生男生女,于是,周围十里八乡急着要孩子的妇女,还有结婚后未怀上娃的,都来杏花娘娘庙烧香许愿。这一来,杏花娘娘又肩负起了送子娘娘的重担。

(第一小段完)

#新春庙会#

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节光阴,人的记忆却可以留住深刻的瞬间,让遗忘的角落重新梳理出清晰的往事。

第一阶段:1985年~1991年(不记事的年纪就没有计算在内了)

我们的上一代长辈基本属于4公里范围内的走访,过年前一周家家户户杀猪、做鱼糕、做卤味,那时候,家家户户自己用大铁锅炒年货瓜子、花生,我从小练习毛笔,写春联自然落在我身上,同时,也为一些需要我帮忙的乡亲写春联,母亲每年都会带着我和弟弟到镇上买新衣裳,这也是至今很难忘的回忆,母亲总是挨家挨户和店家讨价还价,我腼腆的站在门口,每次买到衣服,都基本上逛完整条闹市街,我也累的不行。

除夕一大早,我、弟弟和爸爸贴对联,打扫卫生,妈妈在厨房里做除夕大餐,所有的菜在三层大蒸笼一起完成。开饭前,家家户户还不忘有一个仪式,放一串家里准备的最长的鞭炮。鞭炮声结束后,我们的大餐正式开吃了。

吃完饭,我们下一个仪式就是给逝去的长辈烧香、烧纸和放鞭炮。这些长辈很多都没有墓碑,爸爸妈妈靠着他们的记忆,一边告诉我们这是你的爷爷,这是你的大伯…我们挨个磕完头,就等着晚上的联欢晚会了。

大年初一就是邻里邻居和亲戚朋友互相登门祝福,那个时候一般还有拱手祝福,见到年长的还要单膝跪地,说一个小插曲,我看到一张复原的清朝单膝互拜的剪影,可能有些年轻的朋友认为好笑,而我们真正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第二阶段:1991年~1994年

这个阶段我读初中,多了一份同学情谊,我们每到春节,就多了一个去处,经常乡里的同学互相登门聚餐,每次都是5~8个同学,刚好够上开席,因为有些不是一个村的,也有点远,我们吃完饭喝完酒,就在同学那里挤上一晚上,记得我住在一位同学家里的房间里,刚好有一副棺材,吓得我那晚没有睡好,长大后我为外公送行,自己和亲友抬着棺材,看着他的骨灰,再也没有恐惧,有些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胆怯和如今的担当比起来,不值一提。

第三阶段 1997年~2000年

从遥远的湖北一个农村,来到广州读大学,每年过年,都要体验一把18个小时绿皮火车的春运,记得有一次从武汉火车站下车后,我坐上了从武汉客运站回家的客车,一路上一群人玩着红蓝铅笔竞猜的骗局,我虽然没有参与,但我看一位被骗的返乡人,给了他50元,对于我一个学生,50元实在是不容易了。至今还有朋友说我中了局中局,可能那位受害者也是一伙的,也许吧,希望好意不被辜负。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

一晃20多年过去了,父辈那一代已经很多人再也看不见了,儿时的伙伴仅留有2-3位继续书写他们父辈的历史,我们基本上都在广州过年了,从此,除了家里寄一些鱼糕和灌肠,基本上做点螃蟹、鱼虾之类,以示不同平时的仪式,联欢晚会是我陪着父母一起热闹到深夜,因为那时候我们知道,父亲还会为我们做夜宵,凌晨还会继续放烟花和鞭炮,如今我在广州,孩子陪我吃完饭、喝完酒就早早睡下了,大年初一没有了亲戚朋友的走访,我们一起看看电影就代表了春节活动的全部。

一切都已经走远,希望父辈们身体健康,孩子们平安长大。

春节记事二

腊月二十九晚上,做好了离婚的准备,心里没有对老公的计较,给孩子做晚饭,吃好喝好不能委屈自己,不能再让孩子不开心。

婆婆在我另一套房子里等老公带他们回老家,终于等不及了,打电话给老公。老公跟我吵完架,摔门而去。我不讲他去了哪里,也不想管他们想怎样。我忽然感觉做一个自私心硬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人会有很多的快乐。

很晚了,老公回来了,语气依然生硬:回老家过年吧?没谁搭理他,俩孩子就看我。

一夜,吵架。我就问他:你回来干嘛的?既然过年就该高兴,为啥一句话都想不开,还生这么大的气?一个男人,心里就没一个大局观念吗?早几年大年三十生气,你还不吸取教训吗?你既然认识不到我的重要性,就不要享受我在家营造的温馨的家。长年不回来,我年货办齐,家里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孩子懂事。这一切都换不来你一句认可,有的只是你自己的情绪的发泄,还要照顾你的情绪。

我是图啥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