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水浒传第一回概括 水浒传第一回概括150字

水浒传第一回概括 水浒传第一回概括150字

时间:2020-08-01 14:59:59

相关推荐

水浒传第一回概括 水浒传第一回概括150字

此人上梁山前武功盖世,上山后却从不上阵打仗,宋江也拿他没办法

诗云:上阵绝非庸手,理财独有良方。深孚信赖管钱仓,勤谨清廉共仰。识破仕途凶险,乘时退隐还乡。独龙岗上任温凉,又是豪绅榜样。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这些人大多快意恩仇。这些人无论上梁山前是普通百姓,还是曾经的官府的官员,但在上梁山以后,都曾为梁山冲锋陷阵。

但开头的那首诗,写的却是梁山好汉中与众不同的一个。上山他武功盖世,上山后却只负责后勤管理,从不上阵打仗,就连宋江也不敢逼他上阵,这个人就是李应。

李应其人

李应在原本是独龙岗李家庄庄主。上梁山后,因善于管理钱粮而深得宋江器重。后来,梁山排座次时,排在第11位,上应天富星。

李应因为他的眼睛像是鹰眼,他背插5把飞刀,当他从背后射出飞刀时,就如同一只凶猛的大雕追赶白兔,所以在江湖上的人给他送了个外号,叫扑天雕。

李应本是独龙岗李家庄庄主,家里富裕,生活安逸,本不可能上梁山的。但杨雄、石秀和时迁三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从一庄之主成为梁山上的一介“草寇”。

原来杨雄、石秀和时迁三个人合伙上梁山,路上住店时,时迁把店老板用来报时的鸡偷来杀掉吃了,店老板发现后便把时迁抓了,并把他关在了祝家庄。

杨雄为了救时迁,便托人求到了李应。而李应出于江湖义气,最主要的是他觉得一只鸡的小事,自己只要开口就能解决,又能交下这几个朋友,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当时李应的李家庄正与祝家庄、扈家庄结盟,共同抵御梁山泊。李应觉得作为同盟的祝家庄人怎么也会给自己这个面子。于是他先后两次派人向祝家庄索要时迁。

让李应没有想到的是,祝家庄人不但没有放时迁,连他派去的人也挨了打。祝家庄的人如此行为不仅让李应极为没面子,也彻底激怒了李应,李应怒打祝家庄。结果不但没救出时迁,还被祝彪射了一箭。

杨雄和石秀为救时迁先上了梁山,宋江了解到了他们上山经过,认识了李家庄的富足,也知道了李应是个人才,宋江感到如果把李应弄上山来,说不定可以帮助自己解决梁山的吃饭问题。

于是为得到这个人才,宋江就利用李应不在庄里的机会,将李家庄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和李应的家人全部运上梁山,还烧毁了李家庄。

又施展计谋,假扮官兵说他勾结贼寇要追捕他,再来个“英雄救美”,最后逼得李应走投无路不得不上了梁山。

李应加入山寨后从未打过仗

实际上宋江的小伎俩并没有骗过李应,不管怎么说李应已经当了多年的李家庄的庄主,早已经是老江湖了,绝对不是宋江三言五语就能忽悠得了的。

但是李应更明白的一点是,财产家人都在梁山,此时朝廷已经认为自己投靠了梁山,作了反叛,这件事不是自己能解释得清楚的。

为了活命,李应只能暂时在梁山栖身,等待将来自己有能证明清白的一天。

而且李应并不看好梁山好汉,认为反叛朝廷是没有未来的。基于这些认识,李应向宋江要求担负梁山的后勤工作。一来是为了保命,二来更重要的是避免和朝廷的官兵作战,引来朝廷对自己的愤恨。

宋江也自觉对不起李应,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宋江觉得这样既发挥了李应的所长,又可以让李应感觉到自己释放的善意。

另外梁山上的战事还没到非李应出马不行的地步,但后勤管理却真的离了李应不行。

读《水浒》,读到李应其实很多时候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让人们觉得李应不像梁山上的好汉,更像是梁山上请来管理钱粮的管家。

有人觉得这是李应的性格使然,觉得他是一个不非常合群的人。

但笔者应该是出于李应对梁山是贼寇的认知,他耻于与梁山好汉为伍,所以才成为梁山上很另类的一个存在。

其实李应不与梁山众人交往,又何尝不是他的一种保命策略呢?有人说他像“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笔者感觉他更像“勉从虎穴暂栖身”的刘备。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

毕竟宋江整日在那里要招安,而且梁山上又有众多的朝廷降将,这种情况下梁山又能存在几时?而自己现在的无心说的话,谁知什么时候会不会传到朝廷里?保命要紧,只能谨言慎行。

李应的结局

后来,梁山全伙受招安,李应也投降了朝廷。他觉得自己终于脱下了“梁山”这个贼皮,非常高兴。

李应归降朝廷,为报朝廷招安厚恩,不再藏私。打仗开始身先士卒,征讨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战斗中,更是屡立战功。回朝后,因功封为武节将军、中山府郓州都统制。

后来,他听说柴进退隐后,反思梁山众人受招安后遭遇,让他明白自己梁山的“贼皮”并没有脱去。在朝廷的心中,梁山好汉永远都是“贼”,只不过原来有利用价值,现在没了利用价值就会将他们一一除去。

李应知道这时自己如果不及时急流勇退,自己的命将不久。为了保命他便立即假装风瘫,辞官回乡了。与自己的管家杜兴回到了李家庄,做起了与世无争的富家翁。

其实李应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但真能做到这八个字的又有几人,历史上多少人驽马恋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泛舟江湖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水浒传##四大名著#

小说中的诗歌(六)

六,小说中的诗歌也是作者用来传声达情的文字。

诗歌有抒发情感的作用, 古人云“诗言志”,这也是诗人的一个初衷。小说中的诗歌更突出了这样的性能。小说中的诗歌是语言的精华部分,是小说的思想内容的概括, 凝聚着作者的思想精髓,作者常常有意利用小说中的诗歌来发声,表达自己的志向, 志趣,流露自己的情操与对事情的看法,好的诗歌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取向,对现实的评判, 是有目的而作,有指向而发。我们先来看看《红楼梦》里的一段故事:

甄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就是有名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的出处, 出自曹雪芹笔下,这绝不是一个癫疯者的狂言, 而是小说作者的精心设计,这两首歌生动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就是今天, 依然带有现实意义,个别现象今天也还有普遍性。小说作者把这样的两首歌放在了小说的具体情节中,借小说人物之口道出, 表面上是为故事情节服务, 但我们只要稍加品味, 即可看到这是小说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无奈,同时也想要为人们指出超越的路,警醒人们生活要现实一点, 要想得开方可解脱,真可谓用心良苦。

小说中作者用诗歌发声抒情几乎在任何一部小说中都可以见到。《水浒传》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竟然也有这样一首诗:

在世为人保七旬,何劳日夜弄精神。世事到头终有尽,浮花过眼总非真。贫穷富贵天之命,事业功名隙里尘。得便宜处休欢喜,远在儿孙近在身。

这首诗也堪称是劝世诗,与《好了歌》几乎同出一炉。

水浒中唯一没绰号的好汉:躲过宋江设下的死局,最终活到了80岁

梁山泊首领宋江主张招安、归顺朝廷的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给兄弟们设了一个死局。

但也有一些好汉看破了一切,没有返回京城。这其中就有水浒传里唯一没有绰号的好汉——武松,他看破红尘,逃过了这一劫难,最后活到80岁才得以善终。那么,为何只有武松没有绰号?

水浒传里的绰号文化

《水浒传》是一部刻画农民起义的小说,因而语言通俗易懂,但这不代表其缺乏文学性。首先是全书中,有着很多诗词。比如在智取生辰纲中,扮成买酒汉子的白胜哼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这些诗词,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还一并交代了情节背景,读起来还饶有趣味。而除了诗词,出场的英雄好汉,大多都有着一个绰号,而且十分贴近人物形象。

比如,吴用的绰号是“智多星”,因为他博学多识,还善于谋略,策划了诸如智取生辰纲、激林冲火并王伦、破祝家庄,以及梁山几次对外作战等事件。这样的人才被叫做智多星一点也不为过,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又比如“黑旋风”李逵,不仅相貌黝黑粗犷,而且就像绰号中的“旋风”一样,性格鲁莽冲动。因为买鱼就能和张顺打在一起,又单枪匹马去劫法场救宋江和戴宗。

此外还有许多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说绰号让各个英雄好汉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使得读者不会将每个好汉和事迹入错了座。

但细心的读者发现,在《水浒传》中,无论戏份多少,每个好汉都有着自己的绰号,唯独武松没有。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反驳,“都说‘行者’武松,这难道不是他的绰号吗?”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便可知道,“行者”并非是绰号,而是武松的“职业”。在落草二龙山之前,张青夫妇为了帮助武松躲过追捕,将他装扮成了行者模样。

可以说,此时的武松根本就没有出家,只是拿着这个身份方便活动。况且,行者一词丝毫体现不出人物特点,就连鲁智深还因不守戒规,被叫做“花”和尚。

那么,为什么在《水浒传》里“戏份”很多的武松却连个绰号都没有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下面咱们就来逐个来分析与解说。

事迹流传广远,形象近乎完美

其一,武松并非是作者原创的人物,而且在宋元时期有关他的传说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在宋元时期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如此写道:“行者武松: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

而在元代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武松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员头领之一。这两部作品在施耐庵写书之前就已经家喻户晓,“行者”武松的形象、事迹早就深入人心。作者也失去了重新塑造他的机会,只好保留着“行者”的形象。

其二,将武松细心对比书中的其他人物,我们发现,这个人物更像是其他好汉个性的一个“集合”,忠义勇猛,直爽又不鲁莽,待人真诚又时刻给自己留着后路。

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武松是一个难得的,近乎完美的形象,这也使得作者没办法用某个字眼来概括他的性格特点,只好设计一出他假扮“行者”的剧情,突出他行者武松的形象。

残废后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得善终

尽管武松没有一个响亮的绰号,但他在梁山的地位仍是很高的。在忠义堂按功排位时,武松位列好汉第十四位,是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对应着三十六天罡的天伤星。

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后,武松跟随梁山其它众人参与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这一段时期是武松彰显出了自己恐怖的战斗力。

与辽国兀颜光的决战中,武松攻破太阳阵,一刀砍断耶律得重的马头,转身又一刀砍死耶律得重。征讨田虎时,武松又一刀劈死沈安,立下赫赫战功。

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手持两把戒刀,与鲁智深一同出战,正要取郑彪性命时,包道乙使出妖法,操纵宝剑暗算武松,砍去了武松左臂,武松吃痛晕倒,被鲁智深救了回去。

最终,在梁山众将的攻势下,方腊势力被灭,但梁山好汉也死伤惨重。而经过多年的战争,曾经的一百零八将,活下来的只有三十几人(大约是31人)。

正待宋江带领大家班师回朝时,残废的武松回望自己的一生杀人无数,自感罪孽深重,如今又失去左臂,对功名利禄也不再感兴趣,就萌生了出家的想法。

于是,他对宋江说,“我已经是废人了,就请哥哥准许我留在途中,出家为僧,来减轻我一生罪孽。”对此,宋江只说了“任尔从心”四个字就答应了武松,又将中风的林冲交给武松照顾。

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尽管被朝廷封为清忠祖师,他也不再过问世俗,还将得来的赏赐都用在寺庙的修缮上,最后活到八十岁,无疾而终。

另一方面,活着回到京城的梁山好汉们,有的被陷害致死,有的被排挤不得志、郁郁而终。宋江在临死前还在担心李逵造反,全然没有反思自己接受腐朽朝廷的招安,害死了一众兄弟的错误决定。

在结局中,武松选择了舍弃功名,看似失去了许多,但这是他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结果。他不想再依附宋江,更不想回到黑暗腐朽的朝廷卖命,于是武松就这样躲过了宋江设下的“死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中国四大名著推荐: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全书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这四大名著值得一读,特别是《西游记》老少皆宜,深入人心。《红楼梦》写情,《西游记》写神,《水浒传》写英雄,《三国演义》写历史。四大名著被无数人们收藏,熟读,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各有千秋。我比较喜欢《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四部书中都有大量诗词联,没有必要也很难分出伯仲。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作者都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这个,是现代作家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的。不信?只要将百年来中国任何一个作家的任何一部作品拿出来看,有谁能在书中穿插如此多的诗词联?也就一个梁羽生的书,有相对多的诗词联,但,仍然无法与上述四部尤其是三国和红楼梦中的诗词联相提并论,其他人都不用提了。

《红楼梦》中几乎所有的诗词联,都出自于作者曹雪芹和高鹗手笔,《三国演义》中则有些诗词联为作者引用别人作品,如著名的“滚滚长江东流水……”就是转引明代才子杨慎的诗。

多数还是作者罗贯中自己写的。《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施耐庵,有人认为是老施和罗贯中合著。我比较倾向于认为是二人合著,因为水浒和三国中大量的诗词,给人一种诗脉相承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述,但就是明明白白地一读就感受得到。

这些诗词,往往是所述事物的点睛之作,我认为诗的灵魂在于即时即景即情,这些诗词,完全具备这三要素。

就说这《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插诗,就是精典之作。其将曹操因对所部暂失禁令,而割自己发代割自己头,以一招祭令的行为进行了精辟述评。请注意,是述和评。聊聊28个字,既讲了此事的来由,又示了此事的结果,更重要的,还对此举进行了点评。

“方见曹瞒诈术深”应该是作者结合社评民意对曹操的为人概括而得。

我尊崇老罗的文笔和水准,但我不认同他对老曹的评价。三国我读过多次,每个年龄段读时认知不同。最早应该是小学四年级读过,只觉得打仗吸引人。初高中时读,就对书中群雄有了认识,觉得曹操是个枭雄,刘备是个混混,吕布是个匹夫,关张赵马黄是真的五虎上将,但特别欣赏马超。之后,随着年龄、知识特别是社会阅历的增加,就深刻认识到真如曹操对刘备所言:天下英雄唯汝与操尔。

长话短说,曹、刘都是真英雄,但有区别:过日子,跟着刘备没错,干事情,与曹操一起是首选,自己悟去。

七律

英豪奸佞两难甄,败寇成王贯古今。

谁道皇权天已定?从来大位众谋拼。

刀兵起处人心乱,杀戮声中铁律森。

曹帅确实真血性,叹息世论总偏嗔!

从飞云浦跟瓦罐寺就能看出,鲁智深和武松的差距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水浒传》是古代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梁山好汉大概有三位,分别是武松、鲁智深、林冲。

这三位梁山好汉都是《水浒传》中的灵魂人物,武功高强形象神勇,但他们三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三人的性格差别,应该是林冲遇事退一步,鲁智深遇事进一步,武松遇事直接挥拳头拔刀。

梁山大聚义后,林冲被宋江封为梁山五虎将之一,是马军中的一流猛将。鲁智深和武松则是梁山步军的大头领。梁山步军中高手不多,远不及马军英才辈出,除了五虎将还有八骠骑。步军头领中除了鲁智深和武松之外,也就燕青和石秀的功夫能上得了台面。李逵虽然长得凶神恶煞,两把板斧虎虎生风,可他只有蛮力毫无技巧可言,燕青就能把他收拾得服服帖帖。

武松单挑鲁智深

《水浒传》中,有不少读者认为灵巧多变的燕青武功很强,甚至有实力跟武松一较高下。其实这是明显地高估燕青了。燕青去救卢俊义时,面对董超薛霸两个人小乙哥都不敢直接上,一直在后面跟了好久才找到机会,躲在一颗大树上放冷箭。这若是换了武松,董超薛霸还能顶得住第三刀?在梁山的步军头领中,鲁智深和武松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比其他头领高出了一大截。

那鲁智深和武松究竟谁才是梁山上的步军第一高手呢?首先来说,他们两人之间的差距就仿佛是林冲跟关胜之间的差距,肯定有强弱之分但并不明显。有些读者喜欢武松的血性悍勇,有些读者喜欢鲁智深的洒脱不羁,所以两人孰强孰弱向来是众说纷纭。今天史书凌轩阁就用这篇文章来聊聊武松和鲁智深,若是两人单挑谁能赢?

一、力量对比。《水浒传》中,力量是高手对决时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基本的因素。如果没有强大的力量,鲁智深挥起62斤的水磨禅杖砸过来,你能接得住几下?史进、杨志两人都是吃过鲁智深力量大的亏,史进顶了20回合就手脚酸麻,杨志顶了40回合后主动停手。武松的力量自然强过了史进杨志,但他稍逊鲁智深。

《水浒传》中武松强大力量的展示就是他原地扔石头。武松把一块三百多斤的石头抱起来,再抛上去,石头落下来后接住,武松就这样扔了三次,力量的确强得让人瞠目结舌。但大家要注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所展示的力量,可远胜武松扔石头。

鲁智深拔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垂杨柳,而且这棵大树粗壮得一个人张开双臂都有些抱不过来。如果鲁智深只是抬起树干,那力量也足以媲美武松。而鲁智深是把这棵大树从地下硬生生拔出来,树的根茎在地下可以扎三四米深。现在如果要拔树,只能先松土,再用小型起重机拔。鲁智深没有松土直接硬拔,这力量可是强过了武松。

二、技巧对比。《水浒传》中,力量和技巧是组成高手战力的两个最基本要素。跟关胜相比,林冲就明显更有技巧性,他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在书中使用过匕首、棍棒、短刀、朴刀、蛇矛等各种兵器。同理,跟鲁智深相比,武松更具有技巧性。武松跟卢俊义、林冲是同门师兄弟,他入门晚出师早,没学兵刃只学拳脚。

在《水浒传》中,武松的成名绝技有“玉环步”、“鸳鸯脚”,而且武松一刀秒敌的战绩很多。刀劈飞天蜈蚣,秒杀贝应夔等战绩说明武松出手动作干净利落,稳准狠。在看看鲁智深的战绩,大多都是“一力降十会”得猛打猛砸,少有技巧性招式。“一力降十会”只能降住力气比自己小的对手,如史进、杨志,可降不住武松。所以,在技巧上武松略强于鲁智深。

三、有一点鲁智深远不及武松

上文中咱们结合《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已经得出结论,力量上鲁智深稍强,技巧上武松稍强。那么他俩单挑,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呢?武松和鲁智深两人的硬实力相差不大,但在软实力上,有一点鲁智深远不及武松,那就是战斗意志,说白了就是不服输,血性。

《水浒传》中,如果武松的战斗意志排第二,那无人敢排第一。武松在大闹飞云浦时所面对的局面,对林冲、卢俊义来说根本就是个束手待毙的死局。可武松丝毫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他硬生生来了个绝地反击,空手一挑四不说还不忘留下一个活口问清来由。在绝境中有如此钢铁般的斗志和如此冷静的头脑,怪不得金圣叹把武松称为“天人”。

再看看鲁智深,他就有些神经大条,也可以是有点莽撞,而且在战斗意志方面,鲁智深远不及武松。鲁智深路过赤松林时,他跟瓦罐寺的两个强人有了冲突。鲁智深开始落入下风后就毫无斗志,一直想逃跑,最后被人家几个小喽啰赶出几里地去。如果鲁智深有武松那样的血性,他怎么会被几个二流高手揍得落花流水?所以,如果武松跟鲁智深单挑,活到最后的一定是武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