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鲁迅的小故事 鲁迅的小故事50字

鲁迅的小故事 鲁迅的小故事50字

时间:2019-05-25 08:18:28

相关推荐

鲁迅的小故事 鲁迅的小故事50字

鲁迅先生的好故事

鲁迅先生的故事-藤野先生

鲁迅先生-好故事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写过一个搞笑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不见得都是伟大事业的起点。鲁迅先生杂文里提到有这样的人:他梦想的最高境界是在雪天,呕上半口血,由丫鬟扶着,懒懒地到院子里去看梅花。

小波留言评论:我看了以后着实生气,人怎么能想这样的事!同时又想,假如这位先生不那么考究,不要下雪、梅花、丫鬟搀着等等,光要呕血的话,这件事我倒能帮上忙。

此处我要帮小波更正一下,鲁迅关于吐血看花的故事,来自《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其中说到,许多人都怀着一个大愿,“最特别的有两位: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

鲁迅与王小波都是段子手,迅哥儿更高级,段子里还埋了一个包袱,为什么留下“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符合“食色性也”存在主义逻辑;小波未对该段子做精神内涵的提升,只是通过评论,表明自己的褒贬![灵光一闪]

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独守空房几十年,无怨无悔、善良温顺,面对凄凉晚景,晚年的她说了一句著名怨言,至今字字令人泪目!

鲁迅是文学史上的巨匠。我们在探究其文学造诣和思想精华的同时,也定然会感知到他的生平故事。其实,鲁迅也是一位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1906年,鲁迅被迫回家成婚,娶了朱安。新娘朱安,样貌一般,三寸金莲,没有读过书。鲁迅对此失望至极,很快就踏上了日本留学之路。鲁迅此后与其分居,夫妻关系有名无实。

代初,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成婚,但并没有和朱安离婚,朱安默默忍受着一切,还悉心照料着周老夫人。其实,朱安心里明白丈夫鲁迅是做大事的,而自己胸无点墨。她或许是处于自卑,又或许是天性善良,始终对许广平和鲁迅没有丝毫怨恨。

朱安一点怨怼之心没有,也是不合常理的,这种怨怼,在这个善良温驯的女人心里,也只在走投无路之时,才偶尔展露。晚年朱安行动不便,生活越来越艰难。在周作人支持下,她迫于生活的无奈,刊登了卖鲁迅藏书的广告。却引发了很多人对其谩骂和指责,认为其没有好好保存鲁迅遗物。后来许广平和鲁迅生前好友都站出来劝阻其打消卖书念头。

这时候,朱安终于忍不住将她这一生的幽怨和无奈说了出来,“你们总是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这句话从一个年老无助的女人嘴里说出来,有太多的心酸和苦楚。

1947年,朱安这个善良温驯的女人,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没有爱的人间。

[皱眉]毛主席对鲁迅到底有多热爱,通过一纸书信便得知,不愧是心意相通

对于鲁迅送毛泽东火腿肠这件事有好多个版本,第1个是当时亲自把东西送到毛泽东手上的当事人说,鲁迅先生带来的书籍和食物除了火腿之外,还有其他的吃的,都单独的放在了一起,占据了一个麻袋。[啤酒]

毛泽东看到这些吃的之后,大笑起来风趣的说:“可以大嚼一顿了”。在1936年发现的冯雪峰寄给组织的两封密信报告中,也明确的记载了鲁迅确实是送去了火腿肠。

而且还是两次,不过因为一些缘故并没有送到。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鲁迅一直都惦记着这件事情,他觉得不能帮助解决一些困难。

至少可以送去一些吃的慰问战士们,最终选择了火腿肠,让家里人去买了火腿,之后自己亲手包扎好,托人通过曲折的路途送往了陕北。

鲁迅和毛泽东之间的故事

其实对于这件事,大多数的人并不在乎,到底送了几次,而且到底有没有送到毛泽东的手里。大多数的人都很好奇,为什么鲁迅和毛泽东没有见过面,对他也不了解,就会送他礼物呢?鲁迅和毛泽东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

1933年12月,冯雪峰被调往中央书记工作,有机会和毛泽东见面,除了谈论工作之事,还向他介绍了鲁迅。

并且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人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

并且还表示鲁迅看过毛泽东写的几首诗词,认为毛泽东有一种“山大王”的气势。毛泽东在听到这些之后并没有生气,还开怀大笑的说:“难得有这样一个人懂我”。

鲁迅的书令毛主席产生共鸣

当时时期,毛泽东因为对主义的坚持受到排挤,心情一直很郁闷,读了很多书,最能够引起他的共鸣,还是鲁迅的书,后来有一晚毛泽东找到冯雪峰聊天说:“今天不聊别的只聊鲁迅”。那段时间毛泽东说话很少,当晚却和冯雪峰谈了很多,两个人一直谈到深夜。

毛泽东也表达了对鲁迅的喜爱之情。鲁迅比毛泽东大12岁,毛泽东在读书时,鲁迅就已经名满天下了。

而且在青年时代一直都是鲁迅的“粉丝”,曾经在一封书信中写到:“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19毛泽东第1次到北京时,因为对周作人的一篇作文感兴趣,专门跑到鲁迅和周作人同住的院子里拜访,可惜当天鲁迅不在家。

事后毛泽东还非常遗憾的说,见过很多弄新文学的人,就是没有见过鲁迅。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对鲁迅的热爱仍然丝毫不减。

而且在不同场合谈话时还会搬出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他反复提到的人物,毛泽东每次在读鲁迅书籍的时候,都非常的仔细认真。

1971年,毛泽东大病了一场,在养病期间坚持读鲁迅著作和各种书籍。

毫无疑问,他们两个人都是斗士,只不过斗争的方向不同,但都是在为国家的人民呐喊。虽然没有太多的交流,但一直在思想高度上互相鼓励着成为对方心中的一盏明灯。

#历史#

1924年,鲁迅跟妻子分居两地,一天他正趴在草地上思念妻子,结果被一头猪打扰,气不过的鲁迅爬起来跟猪进行搏斗,结果还没打过!

今天让我们来盘点民国大师的迷惑行为!

1、张爱玲被人认为是冷漠孤傲的女人,因为她见到人从来也不打招呼,其实真相是她患有高度近视,但又觉得戴眼镜不好看,认不清人。他被男友夸脸上有神的光辉,她却淡淡的说,那是我皮肤出油。

2、胡适在日记里写到:“我要戒烟了,如果戒不掉,我就是个懦夫!但仅仅几天后他又写到:我承认了,我就是个懦夫。”他还写过一本自传,《四十自述》但由于忙于打麻将,里面只记载了到十九岁的事情。

3、鲁迅特别爱吃甜食,有一次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流着口水问“爸爸我能吃沙琪玛吗?”鲁迅瞥了儿子一眼后说“乖儿子,只有最后一个了,你还是别吃了,留给爸爸吃吧。”

1929年,周海婴降生时,鲁迅已经年过半百。后来,周海婴回忆说:我能活着长大也多亏我爸手下留情了 ,为什么他儿子会这么说父亲鲁迅呢?《南渡北归》书中给出了答案:

1、周海婴刚出生时许广平奶水不足,医生说请奶妈,鲁迅不许,自己买了本育儿书,照着书喂奶粉,结果,两个月的婴儿体重只有两三星期的大。鲁迅说:“瘦些不要紧,没有病就好了。”

2、许广平坐月子,鲁迅给婴儿洗澡,结果婴儿冷到脸色发青,感冒了。鲁迅便不敢给婴儿洗澡了。

3、说到取名字,也是很随意了:既然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就叫他海婴吧。

4、自从有了儿子,鲁迅特别爱炫耀,每当家里来了客人,鲁迅总要把海婴抱下来给个人客人看,即使海婴还在睡觉。

但鲁迅对周海婴视若珍宝,海婴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多了许多温情脉脉的瞬间。而海婴也很爱父亲,总是找各种机会亲近父亲,在七十年前的上海,夏天湿度非常大,那时候又没有空调。小海婴总是长一身痱子,又红又痒。这时候,鲁迅就会准备一个小碗和海绵,蘸上药水,耐心地涂在海婴的身上。于是,小海婴心里窃喜着,原来出痱子就可以不用担心影响父亲的工作而被父亲驱赶了,直到夜幕降临,鲁迅又要开始工作了,小海婴才恋恋不舍地回自己房间睡觉。

一次,小海婴正巧遇到鲁迅在写信,他心想:亲近父亲的机会又来了。于是,他就会自告奋勇地以自己的“眼光”为父亲挑选信纸。

有时候海婴选的信纸他觉得不妥,可见到海婴自信满满的样子,他又默许了海婴的选择。父亲的偏爱,让小海婴每次都有一种胜利的自豪感。

在很多人眼里,鲁迅的形象就是“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但在周海婴的心中,父亲是既温和又慈爱的,总是喜欢亲昵的叫他“小乖姑”。

1936年,鲁迅病重。小海婴每天都会从三楼下来,蹑手蹑脚地钻父亲的卧室,听一听他的鼻息。他总想为照顾父亲尽点自己的微薄之力,他抽出一支香烟,放进烟嘴里。然后放在离父亲最近的地方,以便他伸手就能拿到,然后又悄悄地离开了。

晚饭时鲁迅笑着说:“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终于等到父亲这句话,小海婴心里瞬间乐开了花,开心地吃了两碗饭。

临睡前,他快活地跑上楼,站在三楼的楼梯口对着父亲大喊:“爸爸,明朝会。”鲁迅那时病得厉害,喉咙里总是有痰。回答的声音特别小。 海婴没听到父亲回应,于是又大声喊:“爸爸,明朝会… 爸爸,明朝会…”

鲁迅挣扎着把头抬起来,对着门外大声地喊:“明朝会,明朝会…”结果话音未落,就咳嗽不止了。

没多久鲁迅就去世了。“明朝会”成了父子二人之间最后的呼应。临终前鲁迅儿子留下一封遗书,信中说:“‘鲁迅的儿子’这个名号太响亮,也太沉重,逼不得已让你背上,但别怕,你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周海婴。”

鲁迅先生对儿子的唯一希望,就是希望儿子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成为想成为的人。

以上文字出自《南渡北归》,这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的史诗,带我们了解一个特殊时代和一群了不起的人。全书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整部作品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

《南渡北归》里有我们熟悉的蔡元培、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费孝通、胡适、傅斯年、辜鸿铭还讲述了陈寅恪、王国维、朱自清等等名家大师如何在战火纷飞中做学问、做人的故事。读完才知道,什么叫做文人风骨,什么叫大师风范!

《南渡北归》中也描写了很多让人泪目的场景∶李历丧失两女之痛依旧在西南联大辛苦办学。陈寅恪于王国维墓碑留下"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作者岳南,历经十年,整理大量史料,引用了亲历者的真实采访资料,对每位人物的人和事皆有凭证。正如封面所说,"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年代。

最近,俞敏洪把《南渡北归》作者岳南请到了直播间,推荐这部知识分子的史诗巨著,吸引了超过上千万人观看。如果你也爱看书,这部《南渡北归》你值得拥有,戳图片下方链接即刻拥↓↓

《南渡北归》

《南渡北归》

#为什么鲁迅笔下机灵的闰土成年后变得麻木# 闰土不只是鲁迅笔下的故事,我们现在正过着闰土的生活

#故事推荐#根据鲁迅说的,临期效应(我他妈说了没有...)

作者要去补寒假作业了......…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鲁迅小故事七则

鲁迅小故事七则

2018-11-28

鲁迅读书小故事

鲁迅读书小故事

2020-02-13

鲁迅小故事

鲁迅小故事

2019-04-27

鲁迅的小故事

鲁迅的小故事

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