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100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100

时间:2022-11-30 10:40:26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论文100

线上教学获奖论文题目参考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优秀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老师,要写数学学科线上教学论,参加评比,可参考这些获奖论文题目。

21253 共23道

#数学老师 #小学数学老师 #数学教学论文

综合性论文‖万能选题模板

知道了小学数学热点后,争对这个热点搜集了20+论文选题。从中选一个,稍作修改就能写出一个还不错的论文题目!

前提是学校没有规定论文写作方向。

#教师#小学老师#小学数学#教师论文#论文选题

大约是十年前吧,有一位知名教授发表论文,声称,如果不调整目前的基础教育体系,我们培养的高等教育人才将难以达到科学前沿发展水平。他在论文里提到:“例如数学,目前学生学习的还是微积分、线性代数这些17世纪至18世纪的成果,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基础教育被远远地抛在时代发展的后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爆炸式发展,基础教育也随之不断加深。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的。然而,这个教授呼吁教育部对当前的教育体系进行大规模的改变,加入更多前沿和高层次的内容,以适应目前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喝掉这“罐”书》

“概率论”源于赌博,下图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概率论论文——惠更斯1657年发表的《论赌博中的计算》.

这篇论文第一次引入了数学“期望”的概念,标志着概率论的诞生. 惠更斯从一个公理出发,推出三个定理,进一步解决点数问题和博弈问题,最后留了6个问题,并给出其中3个的答案. 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体现了惠更斯深厚的教育和写作功底.

更多内容阅读下面专栏,购买专栏赠送“纸质版”(A4铜版纸胶装册子,174页)

#数学##教育微头条#

刚才狠狠打了我儿子一顿,奶奶的人家现在一年级都要写400字数学论文了,他还在那a o e这样下去别说上大学,中学能毕业就谢天谢地了,老子就不好好学习小学毕业。还在那一脸懵逼看我。越想越气跑到楼下车里抽根烟,,一会回去回去还点揍一顿。

天才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知名数学家陈景润44岁时还是单身,第一次向喜欢的人表白竟然把对方吓了一跳。

提到数学,目前学术界最著名的难题就是 “哥德巴赫猜想”, 简称1+1,奇怪吗?咱们两岁就知道的1+1=2竟然是世界难题?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数学家要穷尽一生去证明它?

事实上,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如果数学不过关,其他的科学可能也很难发展下去。

比如航天航空,如果我们在计算上出了问题,那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试想发射卫星,假如中途出了什么问题,发射失败,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所以,自从1742年哥德巴赫提出“哥德巴赫猜想”以来,无数的大数学家都想要证明它,不过都没有成功。

到目前为止,最接近于哥德巴赫猜想的1+1的,是陈景润证明的“陈氏定理”1+2。

虽然1+2已经非常接近1+1,但还是隔得非常远,而且到现在也没有人再突破他的1+2了。

不过,这已经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足于让他成为世界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了。

连邓爷爷都曾评价他:是250年以来解析数论领域的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要是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了。

那这样天才的数学家,在生活上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1955年,22岁的陈景润被推荐进入厦门大学,任数学系助教,他心里仍然记着高中沈老师当年的鼓励:

“科学永远在前进,希望你们也能够创造奇迹!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班的同学能将‘哥德巴赫猜想’解开。”

为了钻研数学,他不愿意睡教师宿舍,反而看上了一间3平方米的厕所,这样就不怕他咳嗽影响到别人。

没多久,陈景润发表了很多数学论文,震惊了整个数学界,华罗庚当即把他调到北京。

这次,他终于住上了豪宅——一间漏风且直不起腰的6平米锅炉房。

在那盏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他趴在木板上写完了六麻袋草稿纸,经过的推算,终于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

这一证明对于“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突破性的里程碑,从此,他名扬天下。

为了有更多时间研究数学,他吃住随意、不爱洗澡洗头,也很少剪指甲,甚至还因废寝忘食得了严重的肺病。

44岁那年,他因肺病住院,因为是著名数学家的身份,一住院就成了焦点,医生护士们都被要求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不准他带病工作。

有天,26岁的由坤医生值夜班,夜深人静时,听到走廊偶尔有咳嗽声,她走近一看,陈景润竟然趴在地板上解数学题。

“你是来治病的还是来工作的?”由坤立马大声质问,接着噼里啪啦把他训了一顿。

谁知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兴高采烈地回了病房。

第二天查房时,由坤看陈景润正在吃饭,便问道:“您怎么天天吃面条呢?”

他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反而问由坤:“你喜欢吃什么呢?”

她回答:“我喜欢吃米饭。”

陈景润就高兴地说:“好啊!我喜欢吃面,你喜欢吃米饭,咱俩正好互补。”

他开始主动向她表白,太突然了,加上两人的年纪差距,由坤本能地拒绝了。

面对爱情,陈景润就像毛头小伙子,患得患失,他甚至做好终生不婚的打算,对刘坤说:“我想过了,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辈子不结婚。”

这话让由昆惊着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后来两人一来二往的,由坤渐渐感受到了陈景润的真心,两人竟然走到了一起。

结婚第二天,陈景润就背着书包回到数学研究所,日夜劳作。

婚后的生活里,她每次看到丈夫熬夜时研究数学时,就劝他早点休息,他却总说算完就睡。

作为医生的由坤,深知丈夫的身体状况,给他制定了卫生计划、运动计划,尽力照顾他的身体。

可他虽然卫生改善了,运动方面却十分敷衍,估摸着老婆要下班了,就赶紧站到健身器材上装模作样动几下,其余的时间全都用来研究数学。

有一天,陈景润旧病复发,她气得把他所有资料都收了,导致他第一次对老婆红了脸。

老婆委屈地哭了起来,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他说:“我知道我的病已经很严重,身体确实支撑不了了,但我的脑细胞还是很活跃的,所以我不能停止工作”

在他心里,他希望早日为祖国摘到数学高峰上那朵最美的花,哪怕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96年,天才数学家陈景润病逝,享年63岁。

无论他有着怎样的天赋和意志,却终究是个凡人,但凡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就像外国同行对他的评价:“你移动了群山!”。

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书写了数学史上的传奇,成为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传奇人物和学习楷模,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历史# #人物# #故事#

【日本著名数学家小平邦彦的学习方法】

在我看来,数学书(包括论文)是最晦涩难懂的读物。将一本几百页的数学书从头到尾读一遍更是难上加难。翻开数学书,定义、公理扑面而来,定理、证明接踵而至。数学这种东西,一旦理解则非常简单明了,所以我读数学书的时候,一般都只看定理,努力去理解定理,然后自己独立思考数学证明。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好参考书中的证明。然而,有时候反复阅读证明过程也难解其意,这种情况下,我便会尝试在笔记本中抄写这些数学证明。在抄写过程中,我会发现证明中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于是转而寻求是否存在更好的证明方法。如果能够顺利找到还好,若一时难以觅得,则多会陷入苦思,至无路可走、油尽灯枯才会作罢。按照这种方法,读至一章末尾,已是月余,开篇的内容则早被忘到九霄云外。没办法,只好折返回去从头来过。之后,我又注意到书中整个章节的排列顺序不甚合理。比如,我会考虑将定理七的证明置于定理三的证明之前的话,是否更加合适。于是我又开始撰写调整章节顺序的笔记。完成这项工作后,我才有真正掌握第一章的感觉,终于松了一口气,同时又因太耗费精力而心生烦扰。从时间上来说,想要真正理解一本几百页的数学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真希望有人告诉我,如何才能快速阅读数学书。

......在阅读与自己专业无关的数学书时,我发现即使确认了证明的求证过程,之前不理解的定理仍然不得其意。虽然证明过程正确,不过总感觉整体印象模糊不清。

—— 小平邦彦《惰者集:数感与数学》

#女神好物之选#当了妈妈之后,发现孩子的数学世界真奇怪:甲、乙二人总是要AB两地出发,或相向而行或相背而行或同向而行;农民总喜欢把鸡和兔装在一个笼子里,然后数数;奇偶问题可以用来钻迷宫。问题是有趣,但是妈妈表示很烧脑!

但是数学又是孩子必须之学科。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更是一切现代生活的基础,那更是升学无法逃避的考验。如果孩子能够运用好数学,基本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有盼头了。但是如何学好数学呢?私教、刷题,某而思是最好的方法?

“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无论在中学、大学,数学成绩都非常优秀。他回顾了学习数学的经验,认为除了多做题,就是多读读数学书,尤其是有趣的数学书,可以有效调动儿童和少年学习欲望。

数学书还有趣味的?那个孩子愿意看数学书籍呢?其实不然,如果是将文学和数学相互融合,构建有趣的情景,来个幽默的故事,再引发数学思考,那基本第一遍孩子会自己看了。在此基础上,家长再诱导装装傻,孩子第二遍也自学了,结合课外辅导班和学校,那么孩子数学基础就扎实了。

因为苏步青总结过,对于数学书中的某些内容,有时需要反复读6遍,一生就会记住的。那么学习数学第一步,就是弄清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概念的扩展应用,趣味阅读数学书籍最少可以盯住两遍。

数学家并不一定是好的数学教育家,我国最好的数学教育家叫刘薰宇,这可是名师,也是现代大教育家,曾任多所大学和中学数学教师或校长,审定过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发表了大量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然而最让他被人记住的,就是曾经他的三本最好的数学趣味教学书,《给孩子的数学三书》,适合从2年纪到8年纪学生之用。

《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已经重复刊印了多版,影响了无数的孩子爱上了数学。后面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强烈推荐。“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数学趣味》,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趣事,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马先生讲数学》,讲如何如何巧用图解法,去求解算术四则问题,万事可构图,直观快捷。

《数学的园地》,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听上去有点深,但是深入浅出,初中低年级都能看懂,对于那些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那更是打开了智慧的大门。

妈妈们若要想挽救孩子的数学成绩,或者让孩子未来在数学登堂入室,那这“数学三书”就再合适不过了,反复趣味阅读,后来都会发现,孩子第一次在读书时,还会拿着本子和笔不断边读边算呢。

数学其实是有着迷人的魅力,尤其是未来,每个人都要会编程,没有数学怎么在社会成长呢?但数学的殿堂也不是能轻松攀登的。对于基础的学习尤为重要,如果能用一种文学的方式来呈现,怕是别有一番意味吧。

《给孩子的数学三书》,现在头条小店配合女神节在作活动。原价99元三本精装书,现价69元,2杯奶茶,有可能逆转孩子的数学兴趣呢!点击下面“看一看”多了解下吧。#童书上头条#

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刘薰宇

有人声称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简捷地证出了哥德巴赫猜想!

文字表述形式,有点像论文。

只是初中数学可能学得好,但欠缺了一点什么。

您看他哪里出问题了。

哈哈 1.物理学在牛顿时代还叫自然哲学。后来具体学科才从哲学中一个个分离出去。现在理工科博士还叫phd。牛顿最著名的论文叫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人类对认知的评判标准和局限性以及科学的定义本身就来自哲学//@若水138232616:哲学呢?解决了哪些问题?//@it小胖:你就说说易学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牛顿力学可是实打实推动了工业革命@易明85//@易明85:科学,就是分科而学,既非真理,也不等于所说全都正确。

心道丶元琴1998

什么是科学(一)一一概念的定义什么是概念呢?百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定义对不对。它的结尾讲的是这个思维形式,说这个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而且是与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有关的,这个解释丶定义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有点不好理解,让人不太容易明白!但是很多人认为呢,把它认为就正确了,其实我的看法呢,它讲的有一部分对,但并不完全对,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概念,我把它分作两大类,一个是有形事物的概念;一个是无形事物的概念。下面先讲有形类的概念:有形(有实物丶有形状,肉眼可见)事物的概念,大家比较容易理解,也不需要太准确的定义,也不容易产生误会,比如:爸爸丶妈妈,哥哥丶弟弟,姐姐、妹妹,衣服丶袜子,眼睛丶鼻子,牙齿,头发等等,这些概念与我们身体丶生活息息相关。大家都很熟悉啊,你不用多解释,大家看都看得到,是吧。哪个概念是什么,直接拿东西给人家看,人家就明白了,不用下多准确的定义都行,或者说不用去研究下太准确的定义,大家都明白。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比如,母亲,如何定义呢!那个字典上是怎么定义的呢?就是生养你的女性的称谓,是妈妈的书面语,那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啦!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再熟悉不过了,需要太多的定义吗?不需要,没有很准确的定义,也不会引起对这个概念的误解!但是,要认起真来,要大家给这些概念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其实也比较困难了。比如,手机,书本上的定义,是移动电话,和网络电话,一种通讯工具,这个定义很准确吗?也不是,因为手机的功能多种多样,不仅仅能打电话,现在它还有电脑的功能,有办公的功能,有游戏的功能,有娱乐功能,能看电影丶电视剧,能听歌,能拍短视频,能拍照片,能编辑视频,能进行图文编辑,等等,所以要给这个手机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也非常难的,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必要,你只要简简单单的下个定义就可以了,因为有实物拿给人们看,只要说这个是手机呀,那大家就明白了,大家都有默契了,说到手机就知道是什么了。再比如眼睛丶鼻子丶嘴巴丶耳朵等人体器官类概念,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这些概念就等于实物,更加不用下多准确的定义,我们只要用实物来讲就可以了,我们教小孩子也是这样教啊!用这个实物来教,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就可以了,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概念,它究竟是怎么回事?简单一点说,它就是描述某一个事实的字或词( 字,文字,这是我们老祖宗的一个伟大发明啊!)。说到这里,大家就会发现,我对概念的定义,跟百度上的完全不同,那么,谁的更正确呢?大家来评论一下,欢迎您留言评论!

今晚看论文,发现一段美国数学史上的改革故事,有想看的朋友吗?我可以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

数学作业优化案例跟着热点去布置作业!!

这些案例是我从知网论文中收集过来的,数学老师可以直接拿来布置作业用。布置完再收集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业就可以辅助自己写论文。#开学# #双减# #教师#

上世纪60年代初,报道称苏联向太平洋某水域发射了火箭,该水域是由4个点构成的一个梯形水域。让人想不到的是,华罗庚根据这些数据,用数学方法推算出火箭发射的轨道和地点来,破解了苏联的军事机密。

华罗庚,常州金坛人,19出生在商贩之家,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初中时向老师请教的数学题,老师也无法回答。

然而,可惜的是,华罗庚家里太穷,初中毕业后就没钱读了,辍学回家帮理父亲打理杂货铺。

华罗庚一边看铺一边自学数学书。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大学的数学都被他自学完成。

1930年,华罗庚在著名科学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发表帮他引来伯乐——熊庆来。熊庆来是清华数学系教授,当他看到有人指出当时数学泰斗苏家驹数学研究问题时,十分的惊讶。

于是,他去了解作者是谁时,发现是一名初中学历的杂货铺伙计时,更是震惊!

但震惊过后,随之而过的是对华罗庚数学才能的欣赏,并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图书馆工作。一年后,聘华罗庚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1934年,破格特聘华罗庚为微积分讲师。

有伯乐牵引,华罗庚人生不断高攀,但他不满足这些成就,在1936年,他选择前往剑桥大学进修,期间发表了20多篇论文,逐步向世界顶级数学家行列迈进。

然而,此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华罗庚毅然回国,进入西南联大教高等数学,想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所学,为抗战做一些有用的事,如培育人才,破译日本密码等。

1946年,华罗庚前往美国深造,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聘为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再次选择回国效力,还发表了一篇《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呼吁海外留学生回来建设新中国。

回国后,华罗庚身先士卒投入数学领域科学事业建设中。在教学上,培养了陈景润、万哲元、陆启铿、王元、潘承洞、段学复等一批顶尖数学家。在研究上,发表了《堆垒素数论》、《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数论导引》等著作。同时,他亲自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在华罗庚的一生,数学是他的至爱。他满心满眼都是数学。他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不但对建设祖国很有用处,而且数学还是一切科学的有力助手。

1961年9月,华罗庚来到了省立常州中学参观演讲时,说道:数学是科学的语言,通过它,人们才能把自然科学中头绪纷繁的现象简便地、深刻地表达出来。

当时,他还举了一个自己实际发生的例子:不久前他从报上看到苏联向太平洋某水域发射了火箭,从公报得知火箭进入由4个点构成的一个梯形水域。根据这些数据,他用数学方法推算出火箭发射的轨道和地点来。

当时,美国等各国都十分关注苏联火箭发射,千方百计想通过情报组织获取苏联发射火箭的相关数据,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华罗庚只从报纸上显示出的数据就推算出火箭发射的轨道和地点!

由此可见,各国情报组织都抵不过华罗庚一人,实在了不起!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演讲突发心脏病,永远倒在了讲台上,享年75岁。

华罗庚一生是传奇且充满爱国意义的。他为世界数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更是将数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人民生产发展服务,因此,世人称他为卓越的“人民数学家”。

如今,虽然斯人已逝,但华罗庚顽强的意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世人学习和传承!

参考资料:袁占才著《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我要上头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