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500字范文 > 八月初一到 农村俗语:“不怕初一晴 就怕初一淋” 什么意思?

八月初一到 农村俗语:“不怕初一晴 就怕初一淋” 什么意思?

时间:2018-10-27 21:07:45

相关推荐

八月初一到 农村俗语:“不怕初一晴 就怕初一淋” 什么意思?

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初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已经步入了仲秋,因为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份,所以人们称农历的八月是“仲秋”,仲秋在古时是秋收的开始,在东北,人们开始丰收大豆、高粱,在南方,很多地方的水稻和玉米也开始成熟,每到进入农历八月,全国都是一片忙忙碌碌的秋收景象。

有意思的是,今年八月初一恰逢白露节气,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当白露来临,我们就会感觉到昼夜温差变大,白天还是温暖如初,夜晚则是寒生露凝,其实这主要是夏季风在这个时段开始慢慢变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冬季风,在冬季风的攻势下,气温慢慢下降,但夏季风的主体还没有散去,加上太阳的照射,所以白天还是以温热为主,到了夜晚则是秋寒为主。

从八月开始,人们就忙碌着秋收,秋收开始后,天气变化会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时候的阴晴对庄稼收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农村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不怕初一晴,就怕初一淋”,其实说的就是人们对于八月天气的一个祈盼,可见八月初一这个日子的重要性,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下这句俗语所蕴含的含义。

从字面理解来说,农民们更加希望的是在八月初一出现晴天,不希望出现雨天,那么根据老祖宗的推测,八月初一下雨到底有什么不好的预兆呢?

“八月初一雨不停,阴雨连到九月尽”

这句俗语说的是八月份开始,如果出现下雨的天气,那么就有可能会持续到九月末,在秋收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出现连续降雨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这主要是因为,农作物在未成熟之前,都需要光合作用来积累养分,一旦出现连雨天,农作物不能积累足够的 养分生长,那么势必会影响其质量和产量。

这句俗语中说到,八月初一如果出现雨不停的情况,那么这个雨水天气可能会延续到九月末,将近两个月的降雨,相信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尤其对于已经成熟的农作物,本来应该去收割,但因为连续降雨使得籽粒出现发霉或者倒伏的现象,这样就会大大地减少产量,因此,老祖宗们才总结出这句俗语“八月初一雨不停,阴雨连到九月尽”,而这句俗语也是在告诉后人,如果八月初一出现雨水下不停的情况,一定要做好后期的防雨准备。

“八月初一淋,遍地出盗贼”

这句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在古时候却是正常现象,过去的人们没有肥料和机械的辅助,粮食产量非常低,有些人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家需求,所以经常会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而通过这个俗语“八月初一淋,遍地出盗贼”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在粮食丰收的时候,出现雨水下不停的情况,那么很容易出现粮食短缺,使得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盗窃的情况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在八月初一下雨,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大风大雨,大风可以吹倒农作物,大雨可以使得很多田地出现内涝的情况,倒伏和内涝都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最终使得本来就不够吃的粮食更加短缺,这也是为什么老祖宗提出这个俗语“八月初一淋,遍地出盗贼”的含义。

通过上面两个俗语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八月初一的阴晴有了自己的判断,按照老祖宗的说法,八月初一还是晴天比较好,如果出现雨水天,那么很有可能这个秋天都是连雨天,对我们的庄稼收成有很大影响,所以,八月初一还是晴天好,大家认为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